1958年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浙江第二医学院图书馆”随之诞生。同年底,学校改名为“温州医学院”,馆名相应改为“温州医学院图书馆”,2013年,学校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馆名亦更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多年来,本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等中心工作,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教学培训、学术科研、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荣获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浙江省先进高校图书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本馆现已成为学校文献信息收藏 、整理、存储和传播的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强有力后盾。
馆舍情况
本馆目前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分处茶山、学院路、滨海三个校区,其中茶山校区馆为主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楼高七层,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设有各类书库、阅览室、检索终端座位、多媒体视听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修座位3000多个,满足了广大师生信息获取的需要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馆藏资源
本馆拥有丰富的纸质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拥有各类数字资源,内容涉及全文期刊、文摘题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百科全书、电子图书、考试学习平台、光盘镜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以医学为中心,兼及理、工、农、文等学科门类、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馆藏体系。
学术研究
作为学术性服务部门,本馆高度重视馆员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积极围绕文献信息服务开展科研活动,完成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数字资源共享及可持续发展》等省市级课题17项。共发表论文181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42篇,1篇论文被EI收录;9篇论文分获全国图书学会、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温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本馆还保持与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学术交流,多次举办或参与全国性、全省性和地区性学术交流会议。
信息素质教育
作为学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本馆承担着全校《文献检索》限制性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完成本科生、继教专升本、研究生、留学生及住院医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上机带教任务;还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系列讲座等手段,对读者进行检索、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读者信息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助推师生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数字图书馆
2005年,本馆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托开始承建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首批建设的五个分中心之一———温州分中心。温州分中心建设围绕构建面向全省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覆盖面广的浙江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总体建设目标,以温州、台州和丽水地区12所高等院校为主要覆盖区域,同时辐射全省,为各高校的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并重点为覆盖区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人员培训、资源整合、信息传播、学术活动等一系列服务。
信息服务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我校图书馆在优化传统服务的同时,现代化的主动服务开始异军突起并不断拓宽和深入,透过现代新技术应用,通过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不仅将本馆的资源与服务扩展到全国,而且让我校师生享受到全国所有参与高校图书馆(包括全部211高校及其他1061所高校)、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等的优质资源,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提供高效有力的现代信息资源服务。同时,本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示范馆,借助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和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系统(三共网)等平台,引进先进信息发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与服务,致力于读者信息发现与获取环境的改善,为师生读者打造了一个“易发现、易获取、易咨询”的信息“易”环境。
自动化管理
本馆硬件设施完善,拥有9台服务器、100TB存储容量及3个共320座位的电子阅览室。软件体系上,我们建有汇文文献系统、远程接入、统一检索及文献传递平台等平台,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为读者高效利用丰富馆藏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
服务项目
图书馆主要提供四大服务:一是纸质书刊外借、阅览等传统服务;二是数字资源访问、影音欣赏等服务;三是成果鉴定与课题立项查新、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培训讲座等高层次信息服务;四是为ZADL温州分中心成员馆提供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传播、人员培训、学术活动等;此外图书馆还每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日、读者节等系列读者文化活动。
机构设置、人员结构
由分管校领导直接领导,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设有办公室及阅读推广部、数据管理与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技术支持部、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等7个部门。现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8人,中高级职称者占总人数的66%,是一支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