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温州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以下简称机构库)上线一周年之际,我校机构知识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图书馆一楼青春之书房召开。本次会议由图书馆(期刊社)联合校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社科处共同举办,来自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等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分管科研的教师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卢利农解读了机构库建设新趋势和新理念,并展望了III期建设的蓝图。中国科学院C-Space项目组现场围绕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成果管理等功能操作模块进行了专题演示与指导,进一步加深各管理员对机构库的认识,推进机构库使用。
研讨交流环节,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等部门教师代表聚焦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眼视光学院、精神医学学院等教师代表围绕推广力度、后台维护、成果对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共建共享是促进知识传播与繁荣的关键,大家纷纷对机构库现阶段取得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未来也将督促学者做好成果认领等重点工作。
此外,图书馆(期刊社)还汇报了我校机构库建设的历程与取得的成效,一年来,我校持续推进机构知识库平台建设,规范入库数据标准,强化关键数据标识,提升数据管理效能,现已基本建成为规范的校级学术成果数据中心,形成一站式学术成果信息获取环境,为我校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和人才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数据资源更丰富,传播影响更广泛
全年新增收录研究成果6098项,其中期刊论文5648项,会议论文61项,专利成果119项,其他文献类型261项。全文比例为44%(不包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时间到达“发布年限”后自动开放获取)。截止2023年底,总数据量突破42万条,排重后总收录条目14.9万条。与此同时,机构库也在为传播科研产出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站全年累计访问173万次,累计下载30.9万次。年度“国家和地区”访问统计前三名为:中国(访问量128.1万次,下载量14.6万次)、美国(访问量15.5万次,下载量2575次)、日本(访问量5.97万次,下载量148次)。
数据模式更新颖,管理理念更先进
聚焦管理模式创新,我校机构库及时更新平台机构与学者文献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机构需要所属学者认领本人发表的文献后才能管理本机构文献的旧模式。因学者人员流动、或认领不到位的旧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对文献管理不完全、不准确,现只依据署名地址就能实现二级机构(甚至三级)对所属文献完全、准确的管理,实现机构与学者个人科研文献管理相分离,这是机构库提升管理效能建设自主创新举措。
数据标识更彻底,科研梳理更高效
聚焦关键词设置,我校机构库对核心数据库采集更完整、更及时,处理更准确,对采集数据中的“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高质量期刊”进行标识,支持管理员在自定义时间内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等多个维度组合分析院系发文成果数量和期刊级别。这是提升机构库文献管理效能、适应平台数据多部门、多应用场景的核心举措。
数据推送更精准,个人认领更便捷
聚焦推送精准率,我校机构库对推送的策略和算法均进行了精心的优化设计,学者可通过添加曾使用的署名地址,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成果的自动认领以及智能推送的准确率。此外,机构库还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如待认领作品优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排序分布以及关键姓名、机构高亮标记等,来提高学者认领效率。上述优化举措旨在为学者提供更加便捷、准确和高效的成果推送服务,以进一步提升机构知识库的整体质量和用户体验感。
温州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是我校图书馆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知识服务深度融合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转型的探索之作。经过一年的升级与改造,机构库已经成为我校知识成果开放获取与知识资产管理功能的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评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未来将继续开发和升级机构库的功能,持续丰富数据类型、拓展应用场景,推动知识管理系统服务更加成熟、完备,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评价、学科评估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撑,在“智慧校园”建设的格局中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整合服务的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